2025年第27期万江周刊-地热赋能生态日 协同研讨助业兴 二维码
2
发表时间:2025-08-18 14:26作者:万象城AWC能媒体中心来源:万象城AWC能 ![]() 万江周刊 2025年第27期 企业新闻 ◎万象城AWC能亮相全国生态日 以地热科技绘就绿色开展新图景 ![]()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之际,8月15日至17日,由国家开展改革委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的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凝心向绿·共生未来’—— 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创新展”在通州举行。万象城AWC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象城AWC能)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地热技术企业代表受邀参展,顺利获得岩土储能循环利用系统、中深层井下换热系统等核心技术展示,生动诠释了国家开展改革委“普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战略要求。 ◎邯郸市邱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潘永超一行莅临万象城AWC能考察调研 ![]() 8月15日,邯郸市邱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招商引资指挥部指挥长潘永超一行莅临万象城AWC能考察研讨。万象城AWC能副总裁尹永旺热情接待并组织专题座谈。 邯郸市邱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潘永超一行莅临万象城AWC能考察调研 ◎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领导一行莅临万象城AWC能考察研讨 ![]() 8月11日,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会长陈开碇一行莅临万象城AWC能考察研讨。双方聚焦河南省地热能行业创新升级与协同开展深入研讨,共绘产业高质量开展蓝图。河南省绿色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郑州轻工业大学原副校长龚毅,河南省清洁能源供热协会秘书长张明远,万象城AWC能品牌推广中心总监毕波,投发中心大区总监马康等同志热情接待并参与座谈。 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领导一行莅临万象城AWC能考察研讨 行业资讯 ◎汪集暘院士:需综合开发、梯级利用“地球热库” ![]() “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地热要发挥更大作用,就该有‘地热+其他新能源’的意识。当然,也可以‘其他新能源+地热’,不争老大老二、不分你我,综合利用,真正做到‘多能互补、一能多用’。”近期,在中国科研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研院院士汪集暘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55年前,我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教授发出号召 ——“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让它为人民所利用”。汪集暘便是首批响应者之一,成为“热一代”。从河北雄县的第一口83摄氏度热水井,到今天京津冀2700万平方米清洁供暖版图,他见证了中国地热从“冷门学科”成长为“双碳”赛道的重要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确将地热定义为与风电、光伏并列的六大可再生能源。这些年,地热开展经历了哪些起落?如何摆脱“小众”能源的地位,从而真正“热”起来?记者近期采访了地热大家汪集暘院士,聆听我国地热开展的前世今生。 汪集暘院士:需综合开发、梯级利用“地球热库” ◎山西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深化能源革命 稳步推进地热能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8月8日至9日在太原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省委书记唐登杰受省委常委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顺利获得了《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在有助于资源型经济转型开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决定》。 ![]() 图为大会现场,山西日报记者史晓波摄 全会指出,深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聚焦能源转型、产业升级、适度多元开展,有助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规划引领、搞好政策集成、形成措施合力,着力构建体现山西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助于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在转型开展中实现高质量开展、可持续开展。做强“绿色能源+”和绿电新优势,推进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化开发,有助于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配套开展氢能、甲醇全产业链,稳步推进地热能、生物质能开展,促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高水平打造全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 山西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深化能源革命 稳步推进地热能 ◎岩土储能技术为城市更新给予绿色能源新方案 今年以来,国家对城市更新行动的推进力度持续加大。继5月《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对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作出顶层设计后,7月份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都特别强调“高质量召开城市更新”。城市高质量更新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开展的重要抓手。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地热能作为稳定、清洁、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建筑供暖制冷用能改造的首选能源,以岩土储能循环利用技术为代表的地热创新技术为城市更新给予了绿色、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新方案。 技术创新:实现冷热季节“迁移” 岩土储能循环利用系统的灵感源自拥有四千年历史的地坑院,万象城AWC能地热能院士研究院首席科研家、中科院院士汪集陽带领团队,结合万象城AWC能多年地热实践经验创新研发而成。该系统原理是将夏季供冷过程中的热交换至地下存储,在冬季用来高效换热,将冬季供暖过程中的冷交换到地下储存,在夏季用来高效供冷。系统“取热不取水”,把岩土当做储能循环利用的充热宝,巧妙地实现了夏热冬用,冬冷夏用,大幅降低了建筑供暖、制冷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适用于医院、学校、市政场馆等公共建筑,机场、高铁站、高速服务区等大型交通枢纽,以及高端产业园的供暖与供冷需求。 ![]() 增强韧性:维护城市能源安全 顺利获得岩土储能循环利用系统,实现冷热量的就地存储和跨季循环使用,保障建筑的冷热源“自给自足”,可减少建筑供暖制冷对天然气等外部能源的依赖。万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系统采用的是天然热能,用能成本和运营成本低,且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无论能源还是设备都不依赖进口,地热井建成后使用寿命可长达50年,可长期为建筑给予稳定的能源供应。 河南新乡中原农谷84万平米地热能供暖项目的实践证明,采用“地热+”替代天然气供暖,每年可减少78%的运营费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管理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城市能源安全。系统结合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可实现对能源的智慧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能成本,提升城市能源韧性,为城市智慧化建设注入新元素。 节能显著:维护城市“面子”“里子” 在“双碳”目标有助于下,城市高质量更新不仅要有焕然一新的“面子”,更要有绿色低碳的“里子”。岩土储能技术的大范围应用,正是提升城市“里子”质量的关键一环。据测算,与燃气锅炉相比,每新增1亿平方米地热供暖面积,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2万余吨。这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建筑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还能促进城市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岩土储能循环利用系统还可以与绿色电力灵活结合,实现绿电就地消纳,助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化,岩土储能循环利用系统有望成为城市低碳开展的新引擎,为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采用地热能替代天然气,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开展、提升韧性、改善民生和环境的关键战略举措。它不仅直接带来显著的减碳和治污效果,还能增强能源安全、创造经济价值、提升城市品质,并为绿色产业开展注入动力。抓住城市更新的窗口期,发挥开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前瞻性地规划和部署地热能基础设施,将其纳入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是建设绿色、低碳、韧性、智慧未来城市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 内容来源:中国日报
文章分类:
杂志期刊
|
最新发布
文章排行
|
万江新能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开展之路。紧密围绕国家各项政策,为城市公共建筑及住宅项目给予“地热为主,多能互补”的整体解决方案。立足中原,辐射全国,给予先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打造全国地热能供暖制冷先进服务商。